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招商引资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寺前红白喜事的辣子豆腐

    信息发布者:快乐庄园
    2017-11-01 21:30:31   转载

    寺前红白喜事的辣子豆腐

    来寺前,就要咥一碗辣子豆腐



    红白喜事当中的辣子豆腐,一直让家乡游子们留恋!今天我们了解一下,他的历史和制作工艺!


    前言

     位于108国道左侧的寺前古镇(五代十国时曰苟仓驿),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。镇上及周边村镇家家主妇几乎都会做辣子烹豆腐这道私房菜,流传至今已逾500余春。每逢红白喜事,家家支锅撑灶,聘请乡厨,自头天晚宴到第二天早餐,亲朋好友来者不拒尽饱吃,对外地宾朋来说,这确是一道老少咸宜、四时可口、早晚解馋的过瘾之菜。很多人过后驱车专程来寺前,其他菜不点,就只要辣子烹豆腐,再饱一次口福。更有“到寺前没吃辣子烹豆腐,就等于没到过寺前”之说。



    早在明朝时期,寺前西观村官至佥都御史的韩一良(1580—1630)对故乡辣子烹豆腐赞不绝口,念念不忘,遂将此菜配方带进京城,以飨宾朋,乃至当朝。崇祯帝尝后龙颜大悦,称赞不已,从而使其成为明时宫廷菜。如今是列入《中国菜谱》的名肴之一。这道菜素菜荤做,辣子油鲜艳诱目,花椒味出头,色、香、味、形、触俱佳,观之食之确是一次极美的口头和精神享受,令人解馋过瘾,心旷神怡、留香深远、荡气回肠、魂牵梦绕、经久不忘。

      一、器具

      砂瓮或砂锅两个。

      二、材料

      浆水点豆腐,优质菜油、猪板油或正宗干净卤油,精选粉碎过箩辣面及花椒、大香、食盐、精制豆油等调料,大葱、姜末,时令菜蔬如红、(白)萝卜、冬瓜、花白、茄子等。

      三、操作

      1.烫辣子

      先将菜油入锅上火烧至六成热,投入花椒、大香适量(约3∶1)文火取味后,漏勺将其捞净,待油烧煎时把预先切好的葱段(平刀十字劈开,约3分长)适量放入油中,葱炸焦即捞出备用;随后将辣面倒入油锅(约10斤清油用3斤辣面)搅匀停火,倒入适量食醋一“激”,反复搅动,微凉后再次上文火煮3—5分钟,出锅备用。油温掌握十分重要,过煎,烧焦辣面,影响色味,不煎则燎辣刺鼻,失却香而不辣的特色(先放入葱段一试油温,二取焦葱,增色味,一举两得)。

      2.炒臊子菜

      将萝卜切为锏条状(以红箩卜为主,白萝卜少许调色,茄子、冬瓜、花白等片状即可),放入开水锅中去其肮味,煮至将熟时捞出,放入瓷盆,趁热撒上花椒面、五香粉、食盐、酱油上下翻簸均匀,加盖热捂腌制半小时以上,使调味全面渗入菜中,随后取大油或卤油烧煎,投入葱节、姜末,连同斜刀片好的油炸豆腐片,加调料一起翻炒备用。

      3.“出浆”好豆腐

      将预备的浆点豆腐切成15分厚、3—4分长的锏条状,放入加放食盐、花椒面的砂锅开水中“出浆”,水翻滚一两分钟(时不可过长,以免豆腐煎老发硬,失去鲜嫩爽口、忽悠不断的特色),“去浆”入味后,即以漏勺将其直接捞入品中,以砂锅肉汤(加鸡汤)热煎的带汤臊子(加鸡精、味精少量)覆盖其上,爱吃粉条的上面加放适量,再放上炸好的焦葱少许,浇上辣子油(头一品覆盖品面为宜)即可上餐桌。喜荤者还可放肥瘦肉片、烧吊子、肉丸子等。

      


    四、吃法

      食用辣子豆腐以青花瓷品盛装为佳,摆放餐桌正中,四角配以四个青瓷凉菜盘,以达助阵、美观、调味、防烫口之效果。

      主食配以传统小馍亦称“挨刀子馍”。其做法是用精粉,酵子发面,揉到位,搓成条,用手压成多半分厚、二分半到三分宽的平条,从头上卷近一圈,揪断,正上方用刀或细竹筷横切或压下五分之四,整好棱角型样,上笼蒸制即成。它出锅后,小巧玲珑、形态喜人,侧视卷花,正视两半相连,一掰即开,醇香可口,筋道有嚼头。吃时,先用筷子将焦葱下压几次,味尽入汤,不宜搅翻,以防下边白豆腐搅碎。可将“小馍”掰成小块,用筷子夹住入汤泡蘸,与菜、豆腐同食,别有一番满口香的风味,若放粉条,不宜吸食,以免油花洒蘸到衣服上。八人一桌,边吃边添,吃饱过瘾为止。席上气氛热烈,感受各异,口福过饱,赞语绕梁,就连南方一些嘉宾尝过后,大饱口福,乐再重来,周边及外地好多人来了,宁可不吃宴席,而对辣子烹豆腐却情有独钟。

      旧时,每逢红白喜事,主家院里砌一方形全风炉子,上面摆放4—6个砂瓮,以备陆续“出浆”豆腐,煎臊子菜、热粉条等之用,确保来宾随到随吃,煎火上口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